您当前的位置:科技纵横网要闻正文

言谈霓虹:你对未来的那些预期,应该是有道理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11-09 13:41:59  阅读:300109+

  作者: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言

  十九世纪初,蒸汽火车刚在英国投入商业运营时,报纸报道说,火车“像子弹一样飞出去”。其实最早期的火车时速一般也就三四十公里,但当时民众的观感却完全可用“震惊”来形容。

  当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经常引起“震惊”时,社会往往已处在一场技术革命进程中。想想看,你用上第一代苹果手机时的那种惊奇感,你听说阿尔法狗完胜人类顶尖棋手时的那一丝恐惧感,你出门后发现身上没带一分钱,条件反射地怔一下,但旋即继续行程时的那种恍惚感……其实你的这些心理状态跟二百年前那些为蒸汽火车而震惊的英国人是一样的。

  那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关键词是“蒸汽机”;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词是“智能”。

  只是,那时的大多数人并不理解蒸汽机的功率是怎么回事,以至于瓦特专门创造了“马力”(horsepower)这个概念。当下的中国人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抱有一种十分乐观的预期,认为肯定会更便捷、更神奇、更“智能化”,但对于何以如此,何为“智能”,其实也感觉模模糊糊。

  关键词:智能

  9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题之一就是“智能”,在我看来,这场展会是当今方兴未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演习场,向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智能时代”的机会。

  我关注的一家参展日本企业展出的所有单元都冠以“智能”前缀: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医药、智能维护、智能产品,显示了一种以智能理念和技术影响社会物质生产全过程的雄心。这就是日本制造业巨头日立。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参展本届工业博览会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以“智能制造”为主题,重点展示了日立在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日立利用IoT平台Lumada在医疗器械、物流、生产制造、维护、工业设备等领域提供的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用机器来规范人的操作

  在现场,日立展区挤满了对智能制造感兴趣的观众。其中,“智能制造”区域集中了最多的观众。

  这里展出的一套名为VSIP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借助在工厂内安装的360度摄像机,使得工人的工作情况等工厂实际运行数据得以可视化呈现。管理者则可以此为依据,优化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将最大程度地改善工厂的生产效率。

  日立(中国)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高级总经理佐佐木一彰告诉我,上述系统目前已应用在中国青岛的一家工厂。佐佐木总经理希望通过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将这一在日本已普及的智能制造系统向中国企业推广。

  细看日本企业的智能制造展台,我的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智能”已经深度渗透进了“日本制造”。比如传感器的使用非常普及——日本企业几乎在生产过程的每个工序都安装了传感器,从控制室的显示屏上就能即时掌握数据,整个制造过程一目了然。日立的展品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十分鲜明。

  日立的“智能制造”还体现在一种“逆向思维”上,即不仅仅是人控制机器,机器也会规范人的操作。比如系统会观察工位上某位操作员组装的某个构件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不合规就给出提醒。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产品组装技术水平的一致性,节省了后续质检的人力和时间。

  全家连锁便利店的背后

  不少中国企业主采购时或许会碰到供应商各自安排运输,导致配送效率低,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输车次,采购量也达不到使用集装箱的量,没办法通过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亦或是想对供应链进行改革,从而削减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库存或提高服务水平等,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日立的智能物流能有效地改善这类状况。在“智能物流”展区,日立展示了面向制造业的全球智能物流服务及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创新的日立IoT平台——Lumada,使得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库存、管理以及配送可视化。

  据介绍,早在2016年,日立发布了Lumada物联网核心平台。除了整合多种操作技术(OT)与资讯技术(IT),它还结合了强大的数据整合、串流分析、信息资源、模拟模型与其他日立软件技术。

  Lumada可加速整合移动方案与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达成具体目标,例如提高生产力与安全性、简化流程、降低营运成本与碳足迹或改善生活品质。

  与负责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小哥相比,你或许会觉得B2B公司物流离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但其实,早在2015年,《界面新闻》就报道,当时上海全家便利超市(FamilyMart)约800家门店的冷链物流就是由日立的智能物流技术支持的,涉及的商品种类约为500种,主要为饮料和食品,其中40%为冷藏商品,60%为冷冻商品。日立的技术支持了全家从入库、检品、储存、分拣,到分类、货物整合、装车、出库的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

  其间,日立智能物流部门根据日本总部的G-WMS系统自主开发出的针对中国国内仓储业务的D-WMS系统功不可没,它就在本次的展品中。

  老工人如何传承帮教

  在“智能维护”展区,我看到,日立借助AR技术的指导及现场巡回点检功能,使得设备检验这一向来枯燥繁琐的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与便捷。

  同时,展区工作人员告诉我,借助AR的指导技术,也能方便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传承帮教工作。通俗地说是这样的:老工人知道该如何有条不紊地将各个有需要的地方一一检查后进行维护,但新员工不一定能立即记住所有工序。

  把维保程序与需要维保之处的照片结合起来,就能让整个工序不出现遗漏。平板电脑将需要维护之处拍成照片存储起来,工人只有在实施了维护,并在平板电脑上确认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中。这种智能化的维护,让设备因为故障而停顿运行的概率大大下降。

  你知道吗,总高530米的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装有世界级的超高速电梯(在实验中,每分钟速度达到1260米,截至2017年6月为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电梯)就是日立生产的。但这些电梯能够良好运行,除了日立的制造技术以外,也大大得益于日立电梯的智能维保技术。

  “江小白”竟然也用日立

  在“智能产品”展区,日立展出的是那些实现工厂智能化必不可少驱动产品、标识设备、控制机器、IoT相关设备、工业电脑等工业设备。

  不懂?好吧,我看到了日立推出的在金属材料上进行激光打印生产日期的产品(日立激光打码机),该设备已在已在网红产品“江小白”的生产包装上得到运用。

  日立的“智能医药”则意在为制药企业提供未来的智能化工厂模型,比如医药行业生产管理系统“HITPHAMS”以及医药行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QDAMS”。

  据佐佐木一彰总经理介绍,2013年起,中国的一些制药厂已开始尝试日立在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智能医药的技术。2015年,这方面技术已运用在了中国石家庄制药厂。

  你对未来的那些预期是有道理的

  五个月前,畑中长则被派往北京,担任日立(中国)智能制造事业推进本部高级总经理。顾名思义,畑中长则在中国的任务是推广日立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他赴任前,日立在中国还未设立过类似职位。这项任命释放出该公司加速在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布局的信号。畑中长则和佐佐木一彰领导着一支约50人的团队,负责这项工作。

  中国号称世界工场,实际上仍有不少制造技术相对落后的工厂,如何让它们智能化并提高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商业机遇所在。畑中希望,随着日立智能制造的经验在中国市场推广,届时能与中国企业一起在第三国市场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一步推广日立的智能制造经验。

  看来,有了日立这样一些企业的努力,你预期未来人类生活更便捷、更神奇、更“智能化”,确实是有道理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