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技纵横网要闻正文

生命尊严的最后抉择:生前预嘱的局限与反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4-19 14:35:29  阅读:8244+ 来源:凤凰网

生前预嘱咐是一种个人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其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属于医疗中的自我决定权的一部分。正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日渐受到重视。医疗技术尤其生命维持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生命在临床意义上得以延续成为可能,但让人们是否有权利作出是否继续接受治疗的决定的探讨进入公众视野。

“生前预嘱”被纳入到2023年1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这个国内首个也此类立法的城市,这意味着深圳居民的生前预嘱将受法律保护,标志着在尊重个人医疗自主权方面的一大进步。

国外一些针对生前预嘱咐的医学伦理研究表明,尽管生前预嘱作为一种法律工具能够为个人在无法自主决策时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遗嘱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困难或争议,影响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第一,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情况:由于医疗环境的复杂性,生前预嘱无法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研究发现,近40%的生前预嘱未能有效表达个人的在医护上的意愿。围绕那些个人无法预见及考虑到的情形,可能在实际执行中引发争议。

第二,一旦起草完成,生前预嘱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主观和客观变化。面临重大变化时如果无法及时更新预嘱,其中的指示将不符合个人的真实意愿。

第三,生前预嘱的起草涉及法律术语和复杂的语言表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艰巨挑战。个人往往难以准确理解遗嘱中的条款和条件,导致意愿表达不清晰或存在歧义。

第四,个人在起草生前预嘱时可能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特别是当他们受到健康状况或情绪困扰的影响时。这种情况可能会阻碍个人将他们的真正愿望反映在生前预嘱中。

第五,生前预嘱可能成为家庭争端的源头。当预嘱内容与家庭成员的期望或愿望相悖时,可能引起家庭内部的紧张和争议。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处理预嘱事宜时,近六成家庭经历了争执或冲突。

第六,制定和实施生前预嘱可能给个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压力。面对死亡和终末期医疗护理决定的讨论可能触发焦虑和情绪困扰,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经历严重疾病或面对不确定未来的人。

因此,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了解生前预嘱的局限性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试点地区的政府需要认识到这些挑战,并致力于优化生前预嘱的起草和实施流程,以更有效地满足公众的需要。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以下建议值得优先考虑:

第一,提供教育与支持提升: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帮助公众了解生前预嘱的意义、制定过程及潜在限制。通过组织研讨会、开展培训课程和提供指导手册,可以增强个人和家庭的知识基础。

第二,促进沟通与讨论:鼓励在良好健康状态下的个人和家庭成员开展关于未来医疗护理和财产处理的讨论。这有助于缓解生前预嘱制定过程中可能的精神压力,并确保其能真实反映个人意愿。

第三,提供法律与心理支持: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咨询及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公众应对制定和执行生前预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加强执行的监管:政府和法律部门应加强对生前预嘱制定和执行的监管,确保遵守现有法律框架和程序。对于涉及争议或纠纷的情况,应提供及时的调解或法律审查服务,保护个人和家庭的合法权益。

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可以有效地应对生前预嘱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其在个人生活规划中的实际作用。同时,公众应保持警觉,必要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和心理帮助,确保生前预嘱能为个人未来提供恰当的指导和保障。

西南财经大学 法学院 张欣 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


下一篇:暂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